您的位置:首页>商聊 >如何实现个性化教育(阿里钉钉生态构建“未来学校)

如何实现个性化教育(阿里钉钉生态构建“未来学校)

2023-09-24 04:13

生活中有工作群,兴趣群,各种群,但学生家长群绝对是那个“自带迷幻色彩”的江湖。

王旭感觉每天的生活已经被各种社群捆绑了,打开手机就是家长扑面而来的消息,白天的图文直播,放学后的作业回访,满屏飞舞的赞美,还有难以揣摩的祝福……身为初二班主任的她已经被家长群憋出内伤。

努力打造优秀人设的家长们也不轻松,从睁眼开始,就要时刻盯紧群里的“新动向”,还要随时化身“戏精”,跟着节奏加戏。

互联网让沟通更近,实名认证的家长群串起了家校间快速又敏感的关系,孩子的表现,学校的动态,家长的理念,都在一个几十人拉起的群里交叉。在信息碎片化时代,大而全的家长群会是最好的介质吗,互联网融入学校教育会是一种新的解题思路吗?

构建以人为中心的全新教育生态将是“未来学校”的全新场景,如何利用科技的手段真正实现“个性化教育”,值得期待。

杭州2600名学生有了自己的“画像”

2600多名学生,193名教职员工,简单粗暴一算,杭州建兰中学平均一位老师至少要管13名学生。这是一所在杭州排得上号的学校,如此师资配比还算好的,更多的情况是,很多学校一个教师要担负20个学生的学习生活。

当现代人都在为个性化学习摇旗呐喊,于传统义务教育学校的老师们来说,能做到普适性教育已属不易,因材施教需要学校、老师、家长和学生个体的综合共振。校内、家庭、户外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容忽视的学习场景,只是学校被寄予了更多的希望。

当互联网的触角进入垂直细分领域,越来越重视用户“画像”的平台思维,在负重前行的传统学校,能否让学生也变成一个个能够感知的精准样本,进而来做到精细化教育呢?

比起让人紧张到窒息的数字,成绩单变成了“文艺范儿”的结尾,似乎让学生与家长的心情放松了许多。

这种个性化成绩单的生成者,就是启用于2017年10月的建兰中学“学校大脑”。

蔡艳明是建兰中学数据资源部负责人,2年前学校的老师脑暴出一套人工智能的系统,能自适应学习,还能为每名学生“种”下了一棵不断生长的知识树。

2600名学生的每一次作业、考试都是树的养分,各种学习数据形成了树根,也构成了复杂的知识结构根系。学生的知识点掌握得越好,对应的根系就会变长变深。

从每个学生个体到一个班级再到整个年级,所有的信息都能实时记录,不断延长加深的根系滋养了更为枝繁叶茂的大树。基于此,“大脑”通过复杂的运算,把“建兰题库”中贴有不同难度标签的习题,推送给不同学生。

“为保证习题质量,学校教研组重新设计了各学科的知识图谱,用来分析知识点间的联系,并构建学科精品题库。在此基础上,‘大脑’更精准地了解学生的错题原因,进行精准推送。”蔡艳明介绍,通过与钉钉平台的对接,“学校大脑”实现了移动化,打开平台随时了解掌握,同时形成个性化学习报告,通过钉钉可以快速发给家长。

打开家长手机的钉钉客户端,就可以看到“大脑”生成的成绩单。打破传统风格的是,这份成绩单感觉像是阅读图文并茂的体检报告,能力雷达图上清晰的展现出每个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,短板与所长清晰可见。

成绩单不仅让学习过程变得个性化,还让老师在教学中有了全新的思考和选择,使“课堂增效”有了更多可能。

八年级的数学老师黄剑,准备在下节课上增加平行四边形的讲解内容。“从数据反馈来看,超过三成的同学对这个知识点的掌握还不够。”黄剑说,原先编排教学方案全凭教学经验,现在能通过数据,及时获取全班学生的答题情况,也让教案的调整更科学。

七年级家长陆女士认为:“个性化成绩单有助于新生和家长清晰把握优势和弱势学科,减少了盲目和焦虑。”

与此同时,学生每天的课堂学习、作业质量、活动参与,都会留下“足迹”。“学校大脑”通过课堂记录和扫描作业等技术手段,让学生行为沉淀下来成为数据资源,为每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精准“画像”,帮助其寻找个性化的学习方式,重构教与学的关系,实现个性化的教育教学。

家长和老师们有了自己的“暖宝宝”

告别了“从前车马邮件都很慢”的年代,科技的发展让彼此间的沟通瞬间即达,家长和老师之间的交流也悄然发生着变化。

当老师叫家长只需要群里一句话的时候,曾经《逃学威龙》里周星驰挤破脑袋想办法弄个“假家长”的剧情恐怕不会再上演了。

“排队”点赞、“盖楼”感谢老师、“炫耀式”晒娃、广告、各种心灵鸡汤……家长群似乎在被各种恼人的标签所捆绑。

北京某国际学校的管理者对「电商在线」坦言,家校联合依然存在许多痛点,目前最常使用的微信群场景,更多只能起到通知的功能,但对于学校来说,更多的希望家长能充分参与到学校教育活动中来。

“所有的家长都是加入到钉钉里面,以行政班为单位,班主任管理。通过钉钉来发布的信息,班主任统计比较方便,也可以与微信层面分离开来,实现工作与生活互不影响。”建兰中学后勤管理中心主任郑刚介绍道。

如何更深入有效的实现家校结合?这是信息技术在教育产业中不断探索的重要环节。

超700万家企业组织正在使用钉钉,用户的规模化让钉钉有了更多的使用场景。钉钉及生态伙伴能帮助校园在安全、办公教学、家校共育等场景实现高效、安全、智能的办公方式。

钉钉的沟通与协同优势,在校园管理、教学工作、家校沟通、记录成长等场景,让校务办公、行政事务以及家校沟通全部在线,对于日常繁忙的家长和老师来说,可以确保重要信息的传导,又不用在微信等聊天群里不停切换,绝对是孩童学习的暖宝宝。

信息化在搭载校园内部的信息沟通方面则优势更为明显,身为主管后勤业务的老师有着切身体会。

“以往陪餐老师只能用文字记录陪餐情况,但用数字方式的记录会更立体的呈现,加上陪餐老师自己的陪餐照片和餐食情况,比文字要形象得多。”建兰中学后勤部教师说。

未来教育还有更多可能

阿里钉钉生态构建起的“未来学校”已初露锋芒。建兰中学负责教学活动的陆老师表示,学校将在大数据成绩单和个性化错题集的基础上,推出“潜龙”计划——每周生成3次“私人定制”作业,每次只有3到6题,但这些题目都聚焦于学生的弱项,很有针对性。

“我们希望通过大数据,将作业变成帮助,让学生学得高效又轻松。”陆老师说。

对于传统学校来说,在未来的发展过程当中,搭载科技的快车,无疑能够更加灵活的实现差异化教学和个性化课程的选择。毋庸置疑,教育信息化的迅速发展是对传统的教育培训行业的一次新的挑战,更是蕴藏着新的机遇。

实际上,国外的许多学校已经在向更为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教育做出尝试,美国于2006年由费城学区和微软共同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以“未来学校”命名的学校,即费城未来学校。在这所学校里,没有纸笔和课本,学生借助网络和移动终端设备,随时随地开展学习,允许每位学生有不同的学习进度。

当然,信息化与传统学校的深度融合,并不意味着全部,传统学校的真正目标是打破所有的壁垒和阻隔,让学习变得轻松简单。

“未来学校”真正要做的或许是把更多选择权交给学生,把更多的创造权交给老师,把更多的办学权交给学校,让“未来学校”真正成为学习的乐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