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页>金市 >科创板做市机制已初显成效:15家做市商完成348只股票登记,全面覆盖科创板50只成分股

科创板做市机制已初显成效:15家做市商完成348只股票登记,全面覆盖科创板50只成分股

2023-10-06 10:45

自2022年10月31日上线以来,科创板做市机制运行平稳。机制作用逐步发挥。

数据显示,做市商在提高科创板股票流动性、提高投资者交易便利性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。截至今年9月11日,做市商注册数量近350家,覆盖科创板上市公司近30%,实现科创50成分股全覆盖。

资本市场 人士认为,作为持续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、进一步发挥科创板改革“试验田”作用的重要举措,做市商机制的引入将有助于提高科创板市场建设的股票流动性。 ,释放市场活力,增强市场韧性。对于投资者来说,有利于降低投资者交易成本,提高市场定价效率。深化改革,是全面推动科创板高质量发展、建设中国特色资本市场的又一举措。一个有用的做法。

科创板做市个股已达164只

具体来说,今年以来,科创板做市业务规模稳步扩大。截至9月11日,15家做市商累计完成股票登记348只,较去年底增加230只,增长近2倍;为其公司保荐股票提供做市服务的做市商数量达到82家,占总数的10%。科创板做市股票数量达到164只,比去年底增加72只,覆盖科创板股票近30%,实现成分股全覆盖科创50指数股票。

科创50指数是国内“硬科技”领域的标杆指数。从基本面看,科技创新50指数汇聚了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行业龙头企业,引领效应显着。科创50指数成分股立足行业前沿,争当科技自力更生、自强不息的“排头兵”。

如上海硅业率先实现300mm大硅片国产化,填补国内技术空白;时代电气推进大功率IGBT、传感器等“卡脖子”技术研究,IGBT打破轨道交通和特高压输电核心部件国外垄断局面;联影医疗攻克了一系列关键技术,基本实现了全系列高端医学影像及放疗产品核心部件的自主研发。自主研发核心零部件比例行业领先。发展势头强劲,科创50指数成分股成为板块成长的压舱石。财务数据显示,科技50板块2023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占整个板块的48%和72%。第二季度营业收入和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分别较上季度增长23%和27%。

业界认为,科创板50指数成分股做市有利于提高流动性、降低成分股波动性,为上市公司创造良好的二级市场环境,有利于公司长期健康发展发展发挥积极作用。

值得注意的是,科技创新50指数产品的市场认可度和参与度也在快速扩大。科创50指数ETF规模突破1300亿元,短短3年多时间成为A股市场第二大ETF。基础指数 ETF。其中,中科50ETF份额上周首次突破1000亿股,成为首只份额突破1000亿股的ETF。

做市商机制运转良好

据统计,做市商群体的头部效应逐渐显现。已开业的15家做市商中,有4家做市商数量超过30只股票,分别是中信证券(81只股票)、华泰证券(71只股票)、招商证券(39只股票)、国泰君安证券(33只股票)。 ;有6家公司,有10至30只鸟;有5家公司的鸟数少于10只。四大做市商今年以来累计新增股票登记155只,占总增量的67%以上。

值得注意的是,做市商机制运行以来,做市股票订单簿结构显着优化,订单簿广度和深度显着提升。对此,业内分析人士表示,买卖价差和订单深度(每个价位的订单数量)是衡量股票流动性的关键指标。买卖价差越小,订单簿越深,流动性越好。数据显示,从做市股平均买卖价差来看,十级以内买卖价差平均下降超过20%,报价金额平均上涨35%。

“这说明,在做市商的参与下,做市股票的流动性得到优化,市场质量进一步提高。买卖价差下降的同时,投资者的交易价格提高了,成本降低了,交易便利性提高了,市场能够更好地满足投资者的交易需求。”来自一家投行的人士解释道。

投行人士指出,随着订单簿结构的优化,做市股票承受大订单的能力得到有效增强,短期供需不平衡导致的价格波动市场规模有所减少,市场承载能力显着提升,稳定性有效提升。 。从数据看,日内、日间波动等短期波动指标明显下降,较同期非做市个股下降幅度超过20%。